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

FLTC’s Reading Corner: 《The Housekeeper and the Professor》

圖片
 日本作家小川洋子(Yoko Ogawa)於2003年出版日文小說《博士の愛した数式》,2009年由Stephen Snyder英譯為《The Housekeeper and the Professor》。故事圍繞著一位數學博士、一位女管家以及他10歲兒子的相遇,數學博士自一場意外事故後記憶僅能維持80分鐘,時間一到記憶就會歸零,彷彿這80分鐘從未發生過。三人卻在這有限的時間框架中,用數字建立起溫暖平實的友誼。這本小說於2006年改編成電影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(英譯《The Professor's Beloved Equation》),鏡頭烘托出原著日常而細膩的情感。小說英譯本《The Housekeeper and the Professor》敘事簡鍊,以女管家的視角描述三人相處的日常點滴。基於主角是數學博士的設定,對話中常見數學詞彙與日常英語的結合,適合學習如何將專業領域語言與日常英文接軌。 📖 小說在這邊: 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e自學空間(三樓302教室) 開放時間:上午9:00-12:00、下午13:00-16:00

FLTC’s Reading Corner: 《84, Charing Cross Road》

圖片
《84, Charing Cross Road》(1970年)是一本橫跨二十年的書信集,見證了美國紐約作家Helene Hanff以及英國舊書店的員工Frank Doel的友誼。1949年,Helene因為想要尋找珍稀書籍,寫信給英國倫敦的Marks & Co.舊書店,這也是本書的第一封信。最後一封1969年的信由Frank的家人執筆,向Helene說明家人近況。Helene與Frank雖未謀面,卻因書本牽起一段橫跨大西洋的友誼。 英語學者可以觀察《84, Charing Cross Road》裡二十世紀中期的英美書信結構,以及英美用語的文化差異。例如Helene在初期的信中,曾詢問她將英鎊轉為美元的換算方式是不是正確(畢竟這可是沒有Google一鍵查詢匯率換算的年代呢!)。如果不習慣書信體裁,也可以從1987年改編的同名電影《84 Charing Cross Road》,開始。電影中,Anne Bancroft飾演美國作家Helene Hanff,Anthony Hopkins飾演英國舊書店員工Frank Doel。全片維持原著細膩溫暖的基調,娓娓演繹這段跨越時空的魚雁往返。 🎬 電影預告片: https://reurl.cc/K94nVe 📖 小說在這邊: 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e自學空間(三樓302教室) 開放時間:上午9:00-12:00、下午13:00-16:00

FLTC’s Reading Corner: 《Dead Poets Society》

圖片
看到電影名稱《Dead Poets Society》,第一個浮上腦海的是不是流行天后泰勒絲(Taylor Swift)的音樂專輯《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》呢?這兩者的關聯性並不只是標題句構相仿,在《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》專輯的<Fortnight>音樂影片裡出現的兩位科學家,正是當年出演電影的主角之一 ! 演員Ethan Hawke和Josh Charles在2024年<Fortnight>音樂影片裡,出演研究泰勒絲腦海愁緒的科學家。而在1989年的電影《Dead Poets Society》中,他們是一所美國寄宿男校的學生,在父母期待、升學壓力下,遇到了一位風格迥異的英文老師—John Keatings(Robin Williams飾演)。即使身為這所名校的優秀畢業校友,Keatings卻高舉「Carpe Diem」的旗幟,邀請這群被課業追著跑的男孩們把握當下的生命。這群男孩發現Keatings在學當年的社團—Dead Poets Society—決定復社並擁抱當下的生命,或許是戀愛,或許是對戲劇的熱忱。青春與環境的衝突並非一帆風順,但劇末學生對Keatings高呼「O Captain! My Captain」的活力迴盪在無數影迷心中。電影劇本也被改編成同名小說,敘事簡練且節奏輕盈,你是否也在字裡行間聽到這群青少年的吶喊呢? 🎵 泰勒絲<Fortnight>音樂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3zqJs7JUCQ  🎬 電影預告片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e4KFyWu2do  (IMDB: https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097165/) 📖 小說在這邊: 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e自學空間(三樓302教室) 開放時間:上午9:00-12:00、下午13:00-16:00

FLTC’s Reading Corner: 《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 and Six More》

圖片
若是看過《巧克力冒險工廠》(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)的讀者,肯定對英國作家Roald Dahl的奇幻風格不陌生!這次要介紹Roald Dahl的另一個短篇<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>以及改編的Netflix短片《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》(中譯《亨利·休格的神奇故事》)。 <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>出自短篇小說集《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 and Six More》,是七個短篇故事的第五篇。<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>敘述一位有錢的單身男子Henry Sugar意外地發現一本醫學筆記,筆記內容是一位名為Imhad Khan的男子的奇異經歷,因為他獲得矇住雙眼也能透視的能力。主角Henry Sugar參照這本醫學筆記開始練習,最終也獲得了透視物品的能力,並逐漸從自私自利變成開慷利他的人。 這個奇幻的短篇在2024年由導演Wes Anderson改編成Netflix短片《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》(中譯《亨利·休格的神奇故事》)。Wes Anderson維持一貫強烈的視覺語言,全片維持濃烈的色彩印象,並帶有強烈的劇場感,彷彿走進舞台劇的世界。 對英語學習者來說,《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》的用字平易近人,配合大量短句營造明快的節奏感,非常易讀。此外,「故事中有故事」的結構很適合練習辨認代名詞:究竟現在的「I」是誰在說話呢?是紀錄醫學筆記的醫生、修煉出透視能力的Imhad Khan、又或是Roald Dahl本人? 🎬 Netflix預告片: https://reurl.cc/9n4NAO  📖 小說在這邊: 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e自學空間(三樓302教室) 開放時間:上午9:00-12:00、下午13:00-16:00

FLTC’s Reading Corner: 《Never Let Me Go》

圖片
你是否曾經想過:若我們的命運早已被決定,還會如何看待人生?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(Kazuo Ishiguro)所著的小說《Never Let Me Go》(中譯《別讓我走》),正是一本揉合科幻、友誼、與失去的作品。 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長崎,五歲時移居英國。他的作品風格內斂深刻,情感真摯,並於201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。《Never Let Me Go》為石黑一雄2005年出版的小說,入圍布克獎(Booker Prize)並獲選為《時代雜誌》2005年十大英文小說之一。故事以第一人稱回憶的視角展開,讀者會跟著年輕的女主角Kathy H.回顧她在寄宿學校「海爾森」(Hailsham)的童年時光,以及她與兩位好友—Tommy和Ruth。隨著回憶漸漸開展,讀者一方面見到三位主角間複雜的情感連結,另一方面也隱隱感受到在寄宿學校的幽靜表象下,似乎潛伏著不可言說的秘密。直到小說中後段,讀者才會從層環迴覆的敘事結構中譜繪出《Never Let Me Go》的世界觀。 小說《Never Let Me Go》在2010年改編為同名電影,由演員凱莉·墨里根(Carey Mulligan) 飾演Kathy、安德魯·加菲爾德(Andrew Garfield) 飾演Tommy、綺拉·奈特莉(Keira Knightley) 飾演Ruth。電影以淡雅的視覺畫面,還原小說裡英式寄宿學校的靜謐氛圍,烘托出三位主角壓抑而細膩的心緒。 享受故事之餘,推薦英語學習者留意小說的第一人稱回憶寫法,觀察主角Kathy如何利用現在式與過去式切換故事當下以及回憶的場景。例如首段Kathy以現在式說「…I know my being a carer so long isn’t necessarily because…」(第3頁)表達她在敘事當下身為照顧者的身份;第二章則以過去式「This was a long time ago…」(第13頁)過渡到寄宿學校的回憶中。 🎬 電影預告片:https://reurl.cc/oY7bE3 📖 小說在這邊: 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e自學空間(三樓302教室) 開放時間:上午9:00-12:00、下午13:00-16:00

死後世界裡的語言與思辨:《The Good Place 良善之地》影集推薦

圖片
如果一部喜劇能讓你笑出聲,同時思考「什麼才是好人?」、「死後的世界是如何?」,那它可能就是 Netflix 上極具創意與深度的影集《 The Good Place 良善之地 》。這部作品不僅娛樂性十足,更將哲學、倫理與語言巧妙融入對白與情節中,對英語進階學習者而言,是一部兼顧 詞彙拓展、語用訓練與文化思辨 的絕佳教材。 劇情簡介:你值得進入「良善之地」嗎? 主角 Eleanor Shellstrop 在車禍中身亡後醒來,發現自己被安排進入天堂般的「良善之地」。問題是——她其實並不是個「好人」,但系統搞錯了身分。為了不被踢出來,她開始學習如何變得有道德,並在哲學教授 Chidi 的幫助下,展開一場「道德自我修煉」之旅。 故事中還有: Chidi :來自塞內加爾的道德哲學家,善良卻優柔寡斷,常用康德、亞里斯多德等經典理論思考每個選擇。 Tahani :英國上流名媛,行善動機卻總與虛榮掛鉤。 Jason :表面呆萌的佛州 DJ,實際上有意想不到的人性亮點。 Janet :全知 AI 式助手,結合科技、語言與人性幽默。 這部劇用輕鬆荒誕的方式探討了「好與壞」、「自我與他人」、「選擇與後果」等倫理命題,是哲學入門者與語言學習者的夢幻組合。 為什麼推薦給英語學習者? 哲學詞彙與學術語言訓練 劇中經常引用英文世界中的倫理與哲學概念,例如: categorical imperative (絕對命令) utilitarianism (功利主義) moral desert (道德應得) 學習者能在情境中吸收這些複雜詞彙,理解抽象概念。 語言幽默與語用練習 劇中因天堂規則禁止髒話,出現大量語用轉化(例如:“fork you!”、“bullshirt!”),是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諷刺與委婉說法的好素材。 語速自然、腔調清晰 多數角色使用標準美式英語,語調節奏具變化,適合訓練口語模仿與語調感知。 文化與思辨力並重 學習者能從對白中觀察英語世界的倫理觀與社會思維模式,並透過討論活動提升批判性思考與多元觀點理解。 語言不是只是工具,而是理解道德與世界的橋樑 《The Good Place》提醒我們:語言的力量,不只是傳達訊息,更能帶出選擇、行動與信念的重量。對英語學習者來說,這部影集不只擴展詞彙、強...

青春語言、家庭矛盾與自我尋找:《Ginny & Georgia 母女姐妹花》影集推薦

圖片
Netflix 原創影集《 Ginny & Georgia 母女姐妹花 》自上架以來便在全球年輕觀眾間掀起討論熱潮。這部融合青春、懸疑、黑色幽默與家庭議題的影集,不僅劇情緊湊,角色多元,更是語言學習者探索 情感表達、代溝語用、身份議題與族群文化 的絕佳素材。 劇情簡介:她們是母女,也是彼此的鏡子 16 歲的 Ginny Miller 外表聰明、內心敏感,是非裔與白人混血的高中生;而她那年僅 30 的母親 Georgia,看似活潑自信,實則背負複雜過去。這對「看起來像姊妹」的母女搬到新英格蘭小鎮後,努力展開新生活,卻被一連串的過去陰影與成長困境拉回現實。 本劇不只是青春校園劇,更涵蓋: 重組家庭與單親挑戰 族群身分認同(Biracial identity) 性別與性探索(LGBTQ+) 學校霸凌與階級壓力 成年人如何面對創傷與過錯 在多層次的敘事中,我們看見了兩代女性如何面對世界,也學習彼此。 適合語言學習者的理由 真實青春語言輸入 本劇對白自然且極具生活感,涵蓋大量青春用語、俚語與情緒表達,例如:“You’re being so extra.”(你太浮誇了),“I’m not okay, and that’s okay.”(我不太好,但沒關係)。 語用差異觀察素材豐富 角色間常出現語氣、態度、上下文理解的落差,適合進行語用分析(如婉轉 vs. 直白、暗示 vs. 明說)。 角色多元,語言多樣 劇中包含非裔、美籍南方白人、亞裔、LGBTQ+ 等角色,展現不同英語口音、文化語境與身分表達方式,對進階學習者來說是語言與文化雙重挑戰。 主題式語言延伸 每一集都可帶出如 “mother-daughter relationships”, “peer pressure”, “emotional expression” 等主題,利於延伸為課堂討論、寫作、發表練習。 語言,是理解他人與自己的起點 《Ginny & Georgia》讓我們看見: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,也是情緒的出口、自我認同的聲音。這對母女在衝突與理解中前進,也提醒語言學習者:學會聽懂別人的故事,也是學會表達自己的過程。下次如果想找一部有感情、有節奏、也能讓你邊看邊學的影集時,《母女姐妹花》會是個既動人又實用的選擇~

向幽默天才學語言:《Young Sheldon 少年謝爾頓》影集推薦

圖片
您是否想提升英文聽力、理解美式家庭對話,又不想看太沈重的劇情?Netflix 熱播影集《 Young Sheldon 少年謝爾頓 》融合幽默、溫情與知識,是一部老少咸宜、同時適合進階英語學習者的優質作品。 本劇是知名美劇《宅男行不行》(The Big Bang Theory)的前傳,講述主角 Sheldon Cooper 童年時期的成長故事,時間背景設定在 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初的美國德州小鎮。Sheldon 雖然是科學天才,卻因為社交障礙與與眾不同的個性,在家庭、學校和社會中不斷碰撞與學習。 劇情簡介:天才的童年也不輕鬆 主角 Sheldon 9 歲時就跳級進入高中,是個對量子力學與火車充滿熱情的「怪咖天才」。他語速快、邏輯嚴謹,卻無法理解人際暗示,也不太會說謊、開玩笑或察言觀色。 其他主要角色包括: Mary(媽媽) :虔誠的基督徒,一心想保護兒子免於被世界誤解。 George Sr.(爸爸) :高中足球教練,面對天才兒子常感力不從心。 Missy(雙胞胎妹妹) :情緒直率,對哥哥的古怪行徑總是嘴上吐槽,心裡支持。 Meemaw(外婆) :最能理解 Sheldon 的家人之一,也是劇中不可或缺的喜劇亮點。 整體劇情結合了家庭溫馨、校園喜劇與美國南方文化背景,讓觀眾在笑聲中認識知識、成長與接納的意義。 適合語言學習的原因 清晰口音與語速適中 劇中多數角色使用標準美式英語(尤其是 Sheldon 的發音極為清晰),適合訓練聽力與語音模仿。 高頻率學術詞彙與生活表達交錯 劇情穿插物理、數學、生物學等詞彙,同時涵蓋家庭對話、校園溝通,是提升多領域詞彙的好素材。 適合分析語用差異與社交語言 Sheldon 對「字面意義」的堅持,常鬧出笑話,正好可用來學習英語的 語用功能 (如:婉轉、諷刺、幽默、語氣)。 文化背景豐富 劇中呈現德州宗教文化、家庭價值觀與教育制度,適合做中美文化比較。  小提醒:進階學習者也能從幽默中學深意 雖然《Young Sheldon》是一部家庭喜劇,但它其實提供了豐富的語言輸入與文化學習機會。它幫助學習者理解「什麼樣的語言不適合在什麼情境使用」,進而更靈活地使用英語。 此外,本劇也讓我們看見「聰明不等於成熟」、「知識不代表懂人心」的成長歷程。She...

在監獄裡學英語與社會學:《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勁爆女子監獄》影集推薦

圖片
您是否想透過影集學習更具深度的英文語言與文化?Netflix 原創影集《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勁爆女子監獄 》正是一部挑戰語言理解、也開啟多元視角的佳作。透過一群女性囚犯在監獄中的生活、衝突與成長,本劇為我們展現了語言的多樣性、社會階級的對話,與女性在極端環境下的人性掙扎。 這部影集根據 Piper Kerman 的回憶錄改編,自 2013 年開播以來共推出 7 季,深受觀眾與評論家肯定。它既是黑色幽默劇,也是一部深刻的人性紀實,揭露監獄制度、族群歧視、性別政治與 LGBTQ+ 議題。 劇情簡介:從白領到囚犯的蛻變 主角 Piper Chapman 是一位來自中產階級的白人女性,因過去幫前女友運毒的罪行被判刑 15 個月。從原本舒適的生活跌入女子監獄,她開始與來自各種背景、語言與文化的囚犯們相處,進而學會放下偏見、重新看待自我。 劇情隨著季數推進,逐漸轉向群像敘事,揭露其他囚犯的過去與掙扎,例如: Taystee :黑人女性,聰明幽默但因制度性貧窮與種族歧視反覆入獄。 Red :俄裔幫派分子,掌控監獄廚房,展現母性與權力鬥爭。 Gloria、Maritza、Flaca 等拉美裔角色,語言夾雜西班牙語,展現族裔文化的堅韌與困境。 Sophia :跨性別女性囚犯,由真實跨性別演員 Laverne Cox 飾演,是影史上代表性角色之一。 這些角色不僅塑造了豐富的劇情,也讓學習者得以在理解語言的同時,更貼近多元社會議題。 為什麼適合進階英語學習者? 語言多元且真實 本劇融合多種英語口音、監獄俚語(如 “shank” 刺人武器、 “snitch” 打小報告的人)、情緒性語言與西班牙語交錯,對 B2-C1 學習者來說是極具挑戰但真實的輸入來源。 提升聽力理解與文化判讀力 監獄中的對話常具雙關、嘲諷、隱喻意味,學生需學習如何根據語境解讀意涵,增進語用能力(pragmatics)。 提供深入社會議題的英文辯論素材 可以作為文化、社會學課堂中的討論起點,培養批判性思考與高階寫作表達能力。 從封閉的牆內,看見世界的寬度 《Orange Is the New Black》不只是描寫女子監獄的生活,它是一部反映社會階級、族群關係與制度不公的鏡子。對於語言學習者而言,它提供了超越課本的語言輸入與...

在歡笑中認識語言與文化:《Superstore 爆笑超市》影集推薦

圖片
你是否曾經好奇美國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?想學習更自然的英語對話,但又不想看太難的劇?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 Netflix 上這部讓人笑中帶淚的影集——《Superstore 爆笑超市》。 這部情境喜劇(sitcom)以美國中部密蘇里州一家虛構的連鎖賣場「Cloud 9」為背景,描繪一群性格迥異的員工在職場中所面對的日常挑戰與荒謬事件。雖然劇情幽默輕鬆,卻也不乏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,是一部兼具娛樂性與教育價值的作品。全劇共六季,已在 Netflix 上架。 劇情簡介:大賣場裡的小社會 《Superstore》從第一集起就展現出強烈的群像風格。主角群包括: Amy :從基層員工一路升遷為店經理,是一位理性務實的單親媽媽,面對工作與家庭兩頭燒。 Jonah :來自中產家庭、懷抱理想的大學畢業生,陰錯陽差進入超市工作,時常用過度理性看待職場中的荒誕。 Dina :控制狂的副店長,行事風格嚴厲但也有令人動容的一面。 還有像是愛搞笑的廣播員 Garrett 、青春無敵的媽媽 Cheyenne 、努力隱藏非法移民身份的 Mateo 等角色,構成一個多元又寫實的美國職場縮影。 整部劇透過這些角色的互動,呈現了來自不同族群、階層與背景的人們,如何在同一個工作場域中彼此摩擦又逐漸理解。 語言學習的寶藏 《Superstore》的對話自然且生活化,是語言學習者接觸 真實英語情境 的極佳素材: 實用對話句型 :如 “Do you need any help?”, “This is on sale.”, “I’m on my break.” 等,能直接應用於生活場景。 俚語與口語化表達 :劇中經常出現 “spill the tea”(聊八卦)、“no biggie”(沒什麼大不了)等實用語句,幫助提升語感。 語速與口音適中 :角色多數使用標準美式口音,語速不快,對中級程度(CEFR B1-B2)的學習者非常友善。 主題豐富,利於討論 :劇情觸及移民、性別、資本主義、勞權等議題,很適合延伸為課堂討論主題。 《Superstore 爆笑超市》不僅僅是一部娛樂作品,它透過笑點,真實呈現了社會中常被忽略的角落。下次不知道要看什麼劇時,不妨點開《Superstore》,在大賣場的歡笑聲中,開啟一場有趣又有料的語言旅程吧!

Insider Food (YouTube): 美食探索

圖片
 Insider Food是Insider團隊經營的美食頻道,由多組主持人帶領不同系列,例如Big Batches系列帶觀眾一探批量製作食物的幕後,Regional Eats系列深入世界各地查訪特色食品的製程,Food War系列則是美國和英國的食物大對比。炎炎夏日,就從下面這部紐約市的冰淇淋評比開始吧!   (Image retrieved from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ZuIch-Eq1s) 👉 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InsiderFood 

Ellen Frost(YouTube):花藝

圖片
Ellen Frost在她的同名頻道示範多種花藝排列方式,如果你也對花草植物有興趣,這個頻道可以學到花材、器皿、空間排列的英文名稱,又如在 “Make a Floral Design Inspired by Art - A Floral Design Challenge” (如下圖 )裡,Ellen Frost以一幅畫作爲靈感,做出呼應的插花作品,並且詮釋創作理念。 (Image retrieved from: 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SRL2oN5HW8 ) 👉 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ellenfrostflowers 

Veeva Banga Dance(YouTube):動滋學英文囉!

圖片
 Let’s learn hip-hop English step by step (literally)! Veeva Banga Dance 由南蘇丹出生、移居美國的舞蹈家Veeva Banga經營,舞蹈風格橫跨非洲舞蹈與嘻哈。Veeva Banga Dance頻道非常初學者友善,Veeva會一步一步地教學,拆解每一個舞蹈動作的細項,一邊動起來、一邊記憶英文吧! 👉 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veevabangadance   

Mr. Kate(YouTube):全能空間改造!

圖片
熱愛室內裝潢的你,來看看 Mr. Kate 的裝潢頻道吧!Mr. Kate 進行空間大改造時,觀眾可以在跟著Mr. Kate購物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描述物品、空間配置的英文。特別推薦 “Makeovers on a budget” 系列,在半小時左右的節目時長裡,Mr. Kate會在有限的預算內為業主進行大改造,創造高CP效果! (Image retrieved from: 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OrJGJUdz4U&list=PLxrcW2MAluZJqK73hZOspnj0Pm0uTdHju&index=18) 👉 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MrKate

Artisti Coffee Roasters. (YouTube): 來沖咖啡吧!

圖片
  明明都是牛奶,flat white、latte、cappuccino的差別是什麼?經營咖啡廳又有什麼秘訣呢?來看看YouTubers Luke Floyd 跟 Jimmy Evans 怎麼說吧!Luke Floyd 跟 Jimmy Evans 是澳洲科夫斯港(Coffs Harbour)地區的精品咖啡專家,致力於分享有關咖啡製作的知識,對咖啡有興趣的你不妨點來看看吧! 👉 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ArtistiCoffeeRoasters 

多益考試救星?「刷刷庫」帶你刷題衝分數!

圖片
想要快速提升多益成績,但總覺得抓不到重點?或是買過各種多益練習題本,但都難以保持寫題習慣? 那就下載「刷刷庫」吧! 「刷刷庫」是一款可愛又實用的多益練習 App,由英文教學 YouTuber 哥倫布與 Lily 創設的「英文庫」教育科技公司推出,是一款針對多益考生打造的刷題神器! 刷刷庫有什麼特色? ☞  隨時隨地刷多益考題 讓你利用零碎時間也能輕鬆練習,隨手拿出手機就能進行一場快速挑戰! ☞  5000+ 題庫,涉及各種題型 包括聽力、閱讀、單字、文法等各種題型,讓你隨時複習重點! ☞  每題附詳細解釋 不僅告訴你正確答案,更教你多益必備的解題技巧。解決以往看解答卻不懂為什麼錯了的困擾! ☞  客製化落點分析 挑戰完各種題型後,刷刷庫會自動分析你的答題狀況,幫你整理錯題,隨時加強弱點。 P. S. 許多 Dcard 網友都說落點分析非常的準,跟後來考出來的成績差不多!   ☞  可愛鴨鴨角色,增加學習趣味 每天練習還可以收集錢幣兌換鴨鴨角色或火鍋料,很多使用者提到「為了收集圖鑑,自然就每天練習進步了」!   💡 免費版每天可以練習 10 題 就像 Duolingo 的貓頭鷹會每天追殺你學習一樣,刷刷庫的鴨鴨也會貼心地傳送通知提醒你寫題目!想養成利用碎片時間學英文的習慣,就趕快下載「刷刷庫」,拿下多益高分吧!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尤悅如 專任研究助理

The New York Times Games 益智遊戲介紹 Part 7: Letter Boxed 拼字遊戲

圖片
這篇是「The New York Times 益智遊戲介紹」系列的最後一款遊戲啦~《Letter Boxed》的目標是 使用所有邊框上的字母,串連出單字並將其相互連接,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路徑 。 玩法說明 觀察 Letter Boxed 的版面 遊戲的版面呈現為一個方形框架,四條邊上均分佈著數個字母。 連接字母並拼出單字 玩家需從任意一側的字母開始,拼出一個單字,接著使用該單字末尾的字母,繼續從另一側的字母開始拼寫下一個單字。 使用所有字母並完成閉合路徑 為了成功過關,玩家必須使用版面上所有字母至少一次,並形成一個閉合循環。 遊戲技巧 成功解題的關鍵在於: 選擇字母數較少、容易拼出的單字作為起點,這有助於快速展開思路。 靈活變換拼字策略,尤其是當某個字母重複出現時,試著列出所有可能的單字,將選項範圍逐步縮小。 觀察字母分佈的位置,避免出現無法延伸或銜接的情況,並試著將字母連接在不同的邊上,形成更具彈性的路徑。 遊戲特色 與傳統的填字遊戲相比,《Letter Boxed》更強調 靈活性與創意 。它不僅能鍛鍊玩家的詞彙量與拼字技巧,還能提升邏輯思考能力。 許多玩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遊戲充滿挑戰,但其實多半的答案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單字,玩著玩著便會發現自己的詞彙量不知不覺得到了提升!《Letter Boxed》是一款非常適合在零碎時間中訓練英文拼字、激發腦力的趣味遊戲,推薦大家試試看!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尤悅如 專任研究助理

Mark Wiens(YouTube):吃遍各國大街小巷!

圖片
Mark Wiens 是一位旅遊美食YouTuber,一邊遊歷各國,一邊走訪大街小巷嘗試當地特色美食。Mark Wiens通常會在影片中標示出他拜訪的店名或地區名稱,以及餐點名字和價格。例如在他的「 Pani Puri (Puchka) in Kolkata - One of The BEST Indian Street Food Snacks! 」試吃印度街頭小吃pani puri,他從點餐拿到小碟子、攤販準備pani puri、觀察小吃的外餅內餡、一直到口感氣味,最後現金付款,精簡地在短短三分鐘內一窺這項印度小吃。Mark Wiens有時也會在影片下方撰寫文字心得,補充拍攝現場無法詳述的部分。 (圖片取自「 Pani Puri (Puchka) in Kolkata - One of The BEST Indian Street Food Snacks! 」影片) 這個旅遊美食非常適合配飯觀賞~認識各地特色小吃之餘,聽Mark Wiens解說更學到描述食物的英文用語,一舉數得! 👉 Mark Wiens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MarkWiens 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林荷鍹 教學規劃師

Pop Culture Detective(YouTube):解析流行影視文化

圖片
「 Pop Culture Detective 」是由Jonathan McIntosh經營的YouTube頻道,專注於分析當代流行文化中的訊息,以批判性視角檢視影視作品等多媒體裡隱藏的性別、種族、政治等議題。Jonathan McIntosh常將他的影片定義為「video essays」,亦即將書面分析轉換成影片形式,觀者更容易跟著畫面轉換跟上分析! (圖片取自 An Introduction to Pop Culture Detective 影片) 舉例來說,「 The Politics of Superheroes: Defenders of The Status Quo 」 這部影片將漫威英雄定位成「社會現狀的保衛者(defenders of the status quo)」。Jonathan McIntosh立基於已故人類學家David Graeber撰寫的短文「Super Position」,並穿插多部漫威電影片段來說明,他認為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基調是守護現有的社會秩序,而沒有積極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行動。 (圖片取自「The Politics of Superheroes: Defenders of The Status Quo」影片) 雖然「Pop Culture Detective」整體風格較為嚴肅,但是解說方式深入淺出,搭配流暢的畫面剪輯和旁白,相信大家能夠無痛上手! 👉 Pop Culture Detective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PopCultureDetective/videos 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林荷鍹 教學規劃師

Quiner Sisters(YouTube):邊跳芭蕾邊學英文吧!

圖片
 如果你對芭蕾舞感興趣的話,別錯過YouTube頻道「 Quiner Sisters 」!「Quiner Sisters」由Quiner六姊妹經營,她們分別是Elliana、Caroline、Rachel、Savannah、Michelle、Jillian,姊妹六人都是芭蕾舞者並曾參與多場美國芭蕾舞團(American Ballet Theatre,簡稱ABT)的演出。 在「Quiner Sisters」這個頻道中,可以看到六姊妹的日常,例如巡演花絮、舞蹈課練習、芭蕾舞者的一天、購買新舞衣等,不僅能學習到芭蕾舞相關的英文詞彙,也能在Quiner姊妹活潑嬉鬧的互動中學到日常用語! (圖片取自 Quiner Sisters官網 ) 👉 Quiner Sisters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quinersisters P.S. Quiner姊妹也有出演電影《大娛樂家》( The Greatest Showman )的角色,有沒有讀者記得是哪一幕呢~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林荷鍹 教學規劃師

Cinema Therapy(YouTube):看電影學心理!

圖片
你喜歡看電影嗎?喜愛電影又想學英文的你,絕不能錯過YouTube 頻道「 Cinema Therapy 」!「Cinema Therapy」是一個結合電影與心理學的頻道,由專業電影製作人 Alan Seawright 和心理治療師 Jonathan Decker 共同主持,他們透過分析熱門電影中的角色與故事情節,探討人際關係、人格特質、心理健康等議題,讓觀眾在欣賞電影解析的同時,也能學到心理學知識。無論你是想透過電影學英語,還是對心理學有興趣,「Cinema Therapy」都能帶給你啟發與樂趣。趕快看看兩位主持人有沒有討論到你心中的神作吧! (圖片截圖自Cinema Therapy頻道影片「 Welcome to CINEMA THERAPY! 」) 👉 Cinema Therapy頻道傳送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CinemaTherapyShow 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林荷鍹 教學規劃師

The New York Times Games 益智遊戲介紹 Part 6: The Mini 拼字遊戲

圖片
  《The Mini Crossword》的規則與大家熟悉的傳統填字遊戲相同,但尺寸縮小,通常僅有 5×5 或的格子(每週六會變成 6x6 以上的版本)。玩法相當簡單:1. 讀取橫向與縱向的線索 2. 填入符合字數的單字 3. 完成所有空格,即可過關!相較於標準不規則長度的填字遊戲,Mini 版本的題目更直觀、友善,但仍保有一定的挑戰性,特別是對不熟悉俚語或美式文化的玩家來說,還是需要經過思考和推理來破關~ 以下圖舉例說明遊戲技巧,首先可以從最短的答案回答起,通常最簡單的單字可以幫助我們推理其他相交處的答案,讓填空變得更容易。接著便能善用拼字訣竅,聯想某個已經填上的字母,然後試著列出所有可能符合該拼寫的單字,來縮小選項範圍。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類遊戲的題目很難,但其實不用因此感到壓力很大,因為答案其實常常都是我們已經學會的基本單字,只是需要腦力激盪一下,非常適合利用零碎時間來挑戰自己!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尤悅如 專任研究助理

The New York Times Games 益智遊戲介紹 Part 5: Strands 單字連線遊戲

圖片
遊戲名稱 Strands 顧名思義是「線」,其解謎方式為根據當日主題的線索,將相關單字連線起來。  如果一時無法找到正確答案也不必擔心~只要隨機連線四個字母以上的單字,並集滿三個單字,即可獲得一次提示——遊戲會標示出正確單字所包含的字母。如果仍無法成功連線,再次集滿三個單字,遊戲便會直接閃爍提示,按照正確順序排列出單字的字母!除此之外,每天的遊戲版面上還會有一個特別長的單字或片語,可能是從上到下、從左到右,甚至以不規則的方向排列,增添挑戰與趣味!遊戲稱這個單字為 Spangram。 Spangram 是遊戲自行創造的詞彙,結合了 Strands(遊戲名稱)與 Pangram(全字母句,指使用所有字母組成的句子)。因為遊戲的最終答案會涵蓋所有字母,而 Spangram 這個單字則會橫跨整個字母表,並以金色點線呈現。 舉例來說,當日的主題是 What's the issue? ,直譯為「有什麼問題?」但進一步思考,可以發現 issue 也有「(報刊的)期、號、版次」的意思。因此,我們可以推測,當天的單字可能與美國的報章雜誌名稱有關。   在遊戲中不僅能學到新單字,還能順便認識新的文化知識,是不是很有趣呢?快下載 The New York Times Games 一起每天挑戰吧! 撰文者: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尤悅如 專任研究助理